| 多元化探索學教模式 (3-6歲)

兒童為主的探索課程

3-6歲班課程主要採用多元化探索學教模式。中心課程由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出發,幼兒經由親身觀察、討論及分享等過程而產生不同的問題。老師再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及發現,與幼兒一同計劃多元化的探索活動,如戲劇扮演、STEM實驗、實地考察、自由創作等,讓幼兒透過親手操作及探索,在整個課題過程中循序漸進地解決不同的問題及疑難,並且同時重整學習概念,最後能夠建構新的學習經驗。

課程目標

  • 養成正面的自我形象、建立自信
  • 培養學習興趣、自主的學習態度和健康的生活習慣
  • 能適當地與人溝通,尊重他人,及在群體中擔任適當的角色
  • 懂得對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斷和解決問題
  • 能靈活地協調身體,加強體能及自我照顧能力
  • 培養欣賞、創作和想像力,懂得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

課程實施要素

觀察:感到 – 用多種感官觀察和體驗事物

操作:做到 – 從操作中獲得實際經驗

思考:想到 – 把感到和做到的轉化成自我反思的經驗

應用:用到 – 在日常生活中運用

課程策略及教學模式

  • 發表對所學習的事物/問題的意見
  • 提出有興趣探索的問題
  • 就問題清晰地進行假設及提供可能的解決辦法
  • 集中學習焦點以達成自我探索
  • 按自我訂定的問題追蹤解決辦法
  • 設計行動計劃去收集及分析資料
  • 在環境中和人、事、物進行互動探索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獲得親身經驗
  • 溝通學到和得到的經驗
  • 按照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新知識及新經驗重新定義問題
  • 就所得經驗進行反思,並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搜集資料再進行探索

課題概覽

課題中除了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、身形、情緒,建立自我概念外,亦探討有關個人安全和保持身體健康的內容,再進一步探索自我與別人的關係。透過探索中心內的人、事、物來發現「學校」與自己的關係,學習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,培養自信,幼兒在課題中學會尊重他人,適當地與他人溝通,以及認識在群體中擔當適當的角色。

透過大量的戶外考察活動,幼兒在親身探索和操弄的過程中,體驗大自然的事物和現象,培養善於觀察、樂於學習的正面態度,以及欣賞、尊重、愛護自然環境的情操。幼兒亦透過觀察自然環境中的人、事、物,以多種感官探索,再按其特性進行辨別、分類、假設、推理及驗證,最後把獲取的經驗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

透過課題探討引發幼兒主動認識及關心生活環境中的人、事、物,使他們對圍繞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深認識,發展並鼓勵幼兒關心社區環境,以及思考環境對不同社群的影響。同時,課題更有機會讓幼兒走出校園,培養主動關愛社區上的不同社會人士的需要,從而建立對社區的歸屬感。

透過課題鼓勵幼兒分享旅遊的經驗,讓幼兒探索「旅行」的意義,所需的裝備及物品,甚至是乘搭不同交通工具的過程。而且老師亦會與幼兒發掘世界上不同地方的衣、食、住、行等特色文化,擴展他們的視野,走出社區,去到世界。除了提升幼兒對旅行的興趣外,亦鼓勵幼兒建立尊重世界不同地方之文化及不同國藉、膚色的人的良好品德

透過自然戶外考察活動、科學實驗、日常生活體驗及經驗分享等,幼兒發現光、水和空氣等資源都在大自然中與人生活息息相關。過程中,他們透過觀察、提問及假設等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,培養對事物持開放和客觀的精神。體會科學和科技與生活的緊密關係,從而發展基本數學及科學思維概念,建立對數學和科學的正確學習態度,培養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及珍惜大自然資源的情操。

藝術活動能擴展幼兒的感官經驗,幼兒透過參觀藝術展覽、觀賞藝術表演、閱讀圖文資料、討論分享和觀賞影片等多元藝術活動,認識藝術的種類及為「藝術」下定義。在過程中,幼兒不僅培養美感、發展想像力和創作力,更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自信地表達自我、與人溝通、互相欣賞、建立社交技巧,從而獲得滿足感及建立對藝術的興趣。

幼稚園與小學的學習模式有所不同,為使幼兒在幼小銜接中得以順利過渡,中心透過一連串的活動,如參與小學課堂活動、參觀小學、寫信給將就讀的小學校長、邀請小學老師、畢業生回校解答幼兒對升小一的疑問和分享小學生活的經驗,以及製作法寶等,幫助幼兒作好心理準備和調適,迎接小學的生活。

課題中幼兒回顧自己的成長,肯定自己的能力,再認識升班後的學習環境,透過不同途徑,例如訪問、美術創作、音樂遊戲、語言和文字等,表達自己對升班的感想及期望,建立以正面和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改變。